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志愿服务和青少年工作 > 工作动态
组织建在群众身边服务点亮百姓生活——市红十字会大力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全市社区实现全覆盖
2021-03-10

  / 本报记者卫琳

  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中,近日,厦门市红十字会为获得“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的湖里区湖里街道村里社区进行授牌,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蔡伟中、副会长周敏,湖里区区委书记龚建阳、副区长洪耀同等出席授牌仪式。在今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文表彰的首批368个“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中,湖里区湖里街道村里社区榜上有名。这一国家级荣誉的背后,是近年来厦门市红十字会不断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给予肯定批示。

  市红十字会认真按照上级红十字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目前我市已实现城乡社区红十字会全覆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了宣传普及红十字知识,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人道主义救助、应急救护培训、“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等重要作用,打通了红十字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持续跟踪指导建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直接承担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能,是红十字会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阵地。2019年以来,市红十字会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力度狠抓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将其列入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统一部署、跟踪指导推进。

  为推动岛外薄弱地区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去年,市红十字会领导带队赴各区走访调研、征求意见,得到镇(街)、村(居)党委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全市社区100%“建会”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党建”带“红建”,全面推动红十字会建在基层、建在群众身边。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不仅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强起来。市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省红十字会制定的“四有一参与”标准,持续跟踪、指导各基层社区建立红十字会,提升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去年以来,全市城乡社区在成立红十字会的基础上,主动对标省红十字会“有一套完善的运行和活动制度,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办公活动场所,有一支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一个红十字人道传播与救助服务平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社区联防联控工作”的建设标准,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争创省级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示范点。

  截至2020年底,我市实现城乡社区红十字会全覆盖,同时有7个社区、1所学校红十字会被省红十字会授予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示范点。

  提升规范化水平突出红十字服务群众能力

  2020825日,市红十字会在湖里区举办了全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观摩交流活动。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级红十字会代表35人参加活动,实地参观了湖里区村里社区红十字会和禾山社区红十字会两个省级示范点,交流好做法,学习好经验。这次观摩学习使各级红十字会进一步打开工作思路,推动提升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

  在加强指导的同时,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基金会还出台了激励性文件,对被省红十字会授予示范点的基层组织,和每年经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基金会检查认定为优秀单位的给予经费补助,支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开展红十字宣传、阵地建设、服务活动、添置设备等。

  取长补短找差距,比学赶超争优秀。在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市涌现出一批组织建设规范、活动特色鲜明、服务平台稳固、会员和志愿者作用发挥明显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

  海沧区海虹社区在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建立了全省首家社区红十字博爱驿站,常态化开展“博爱帮困”系列救助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社区发挥286名红十字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开展“三救三献”、主题宣传、应急救护培训、红十字志愿服务等活动,并将活动阵地拓展到周边天虹商场、乐海超市等,受益群众达1.2万多人次。

  湖里区禾山社区红十字会广泛吸纳爱心、热心人士加入禾山社区红十字之家服务队伍,成立宣传教育、应急救护、卫生督导、募捐活动和送温暖5个小组,在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红十字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还深入各个小区内开展户外应急救护演练,深受居民好评。

 

  【特写】

  湖里区村里社区红十字会:

  贴近基层定制服务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在此次摘得全国荣誉前,湖里区村里社区红十字会早在2018年就被评为福建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示范点。多年来,村里社区坚持社区党建带群建,把红十字会纳入社区党建视野,专门为社区红十字会配套办公活动用房和设施设备,建立了集工作会议、应急救护培训、日常急救知识宣传、应急物资储备、志愿者活动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红十字之家”。

  村里社区红十字会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红十字会工作运行,积极招募热心红十字服务的居民,在助老、扶幼、医疗、应急救护领域建立起4支富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定制红十字服务项目内容,广泛开展了红十字知识宣传、救助帮扶、“家有红十字爱心小药箱”、健康监测、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文明创建服务等贴近居民、服务居民的活动,去年开展活动50余场,惠及居民群众1万余人次,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同步】

  工作抓早抓细抓实

  部署今年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

  新年伊始,市红十字会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马不停蹄地启动了进一步推进我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

  218日,市红十字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220日,又召开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座谈会,交流工作,提出意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按照市领导批示精神,认真总结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和做法,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促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质量。近期,市红十字会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调研推进基层红十字工作。市红十字会还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印制下发《厦门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我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链接】福建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示范点(厦门地区)名单

  湖里区禾山社区红十字会

  海沧区海虹社区红十字会

  湖里区村里社区红十字会

  集美区园博社区红十字会

  海沧区天竺社区红十字会

  厦门医学院红十字会

  海沧区未来海岸社区红十字会

  海沧区东孚中学红十字会

 

  【六区配图文字】

  思明区2005 荣获“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称号,持续推进“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进社区”项目,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街道社区推行“4+X”活动模式,开展红十字特色服务。

  湖里区注重培育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路作用,提升社区红十字会软硬件建设,定制为民服务项目,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红十字志愿者、社工和家庭医生联动开展“小药箱”送温暖活动,为高龄、独居老人普及用药和健康知识。

  集美区形成了区、镇(街)、社区三级红十字会服务网络,利用区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红十字知识,规范社区红十字工作,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海沧区注重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并立足地缘优势,吸纳20余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成为红十字志愿者,组建两岸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走开两岸红十字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子。

  同安区2009年荣获“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称号,突出基层阵地建设,促进红十字服务能力提升,完善并规范区红十字博爱超市和2个学校博爱超市;在全区70个文明实践中心融入红十字元素,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翔安区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在岛外四区中率先实现社区建会全覆盖,全区5个镇(街)、120个村(居)全部建成红十字会。在基层组织中大力发展会员和志愿者队伍,组织参与救灾、救助和救护培训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