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集室,两位“00后”志愿者张恩泽、林宝坚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厦门市第158例和第1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分别将两份承载着希望的珍贵“生命火种”,传递给两位亟待救助的患者。
张恩泽:青春热血 善意先行
张恩泽是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2024年3月,张恩泽加入中华骨髓库,此后坚持定期献血。入库时,他就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流程有所了解,因此有一定心理准备。不过,匹配成功的速度依旧让他感觉意外:“毕竟入库不到一年,第一次接到通知电话时,我还以为是诈骗,后来还特地打回去确认。”张恩泽回忆道。
考虑到家人的接受程度,张恩泽选择“先斩后奏”。“我只告诉了我爸,他思想比较开明、心态年轻,决定先瞒着其他人也是我们父子间的默契。”张恩泽说。通过提前了解,他深知当前捐献技术成熟,并不担心影响健康。为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这位爱熬夜钻研信息技术的年轻人毅然戒掉“熬夜瘾”,坚持早睡早起,保持清淡饮食,“救人,能救一个是一个,既然决定帮忙,那我就要做到底做到好。”
性格开朗的张恩泽人缘颇佳,此次捐献收到许多加油打气的信件。采集当天,学院师生纷纷前来探望。他表示,学校有不少成功捐献的例子,自己深受鼓舞:“我也希望像优秀学长学姐一样,做些好事,也为学校宣传正能量。”谈及受捐患者,他真诚祝愿:“希望他们得到帮助后能重获健康,好好生活。”
谈及未来,张恩泽表示,之后还要备战考试周。今年9月,他将正式入职一家企业,开启船员生涯。
林宝坚:低调奉献 坚守初心
电气工程师林宝坚自大二起,便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他一直很善良,路上看到流浪猫都会停下来照顾。”林宝坚的女友吴女士介绍道。
生性低调的林宝坚选择默默奉献爱心,没有大张旗鼓让亲朋好友知悉,连公司领导也不知情。“我请的是事假,不想声张,这是我个人的决定。”他说。
由于体检时部分指标未达标,林宝坚通过加强锻炼积极调整,最终指标合格。注射动员剂期间,身体出现不适,但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安慰开导下,他克服不安,坚持完成捐献,“多亏了他们的帮助,让我知道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现在不适感已经消失,我也不紧张了。”林宝坚对红十字会的悉心照顾也很是感激。
并肩:热血“战友”的协力同行
作为同日捐献的“战友”,张恩泽和林宝坚常交流捐献过程中的情况与感受,彼此加油打气。在采集室里,张恩泽亲切询问:“宝儿,你感觉怎么样?”林宝坚笑着回应:“还行!”温馨的对话,让现场充满温情。
张恩泽与林宝坚,两位“00后”在同一天成为生命的守护者。他们在捐献过程中相互交流、彼此鼓励,以温暖对话传递力量。这份因大爱而缔结的“战友”情谊,不仅为彼此增添勇气,更彰显出新时代青年携手传递希望、共同守护生命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