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感动厦门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正在进行,曾获评厦门市红十字会“人道奉献先进个人”的退休教师陈新杰受到不少人的推荐和关注。
70元、500元、1000元、2000元……一张张泛黄的捐赠票据见证陈新杰细水长流的坚持,虽然个人生活不算宽裕,但他奉行“良知于心,责任在肩”的座右铭,传递着奉献精神。
走近陈新杰,回顾他近40年来,坚持捐助的感人故事。
人物名片
陈新杰,男,1949年8月生。
集美区乐安小学退休高级教师,现为集美区教育关工委顾问。
他很低调,40年坚持捐款 多不留收据,捐出的钱成了一笔“糊涂账”
“我走了,不用开票(捐赠收据)给我了。”每年5月8日的“世界红十字日”,集美区红十字会周雪玲都会从陈新杰手中接过一沓纸币。2011年,她接手相关工作以来,陈新杰每年都向集美区红十字会捐赠2000元;此外,如果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他会马上再捐出几千、几百元……有时候,陈新杰放下钱就走,行事低调、步履匆匆,甚至没拿走捐赠专用收据。
近40年来,陈新杰在《集美校友》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稿费,他都捐给了集美校友总会,学生集资1200元为他庆祝生日,他说服大家以班级师生的名义捐献用于当年的抗洪救灾。
去年,他将辛苦积攒的10000元退休金全都捐了出去……他很“抠门”,日常生活能省就省,却把一个月工资尽数捐出。因为保持常年捐助,陈新杰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最开始陈新杰的工资不高,有时一天只买5分钱的油菜,分两顿吃,省下一个月的工资,尽数捐给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他闲下来就会去家附近的大学操场边,捡拾废弃矿泉水瓶,贴补自己的“爱心金库”;如今有时外出办事忙过了饭点,他也舍不得“下馆子”,饿着肚子坚持回家吃。
“想想还是省点吧!”每月一次的理发是陈新杰除了买菜做饭之外为数不多的固定开销,为此他会步行几里路去老社区理发,可以省下三分之二的钱。陈新杰自嘲,虽然自己节省到近乎“抠门”的程度,但妻子、子女都很支持他。
30多年的坚持,陈新杰的动力来自哪里?
“嘉庚精神一直感召着我”。陈新杰说:“ 父亲陈天送曾参与陈嘉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年也曾将自己积攒的50元捐给集美学村公益产业,因此,他希望自己同样向嘉庚先生看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淡泊一生。”
除了坚持捐赠善款,陈新杰还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奉献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编撰嘉庚精神文化相关书籍近百万字;创作童谣《诚毅歌》等校本课程作品;每周都安排相关公益宣讲活动;身体力行将善良与爱心传递给更多年轻人。
朋友眼中的他:从他身上看到使命感
因为亲眼见证陈新杰十多年的爱心身影,集美区红十字会秘书长郭镇耀对陈新杰十分熟悉,二人成了老友。
郭镇耀说,陈新杰的生活作风朴素而低调,几身衣服、一双皮鞋穿了很多年;陈新杰的小家并不算宽裕,但仍不忘常年坚持帮助社会,“我们常劝他,不用总是捐钱,心里留有一份长长久久的爱心就很难得了。”
镇耀说,从陈新杰的身上,不仅能看到良好家风的传承,更有一种使命感。陈新杰曾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嘉庚先生把几乎全部的身家都献出去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竭尽所能,我的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这句话给了郭镇耀很深的触动。
综合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