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视频材料
视频简介 栏目名称:爱是勇敢是奉献 道德讲堂 2015.9.6 - 厦门电视台
2015-11-12

  

  近日,市民赵女士刚从火车站出站口走出,就立马有人为她献上了鲜花,戴上了写着“爱是勇敢是奉献”的红授带。其实赵女士只是个普通的市民,不过就在近期,她为远在广州的一名病患,无偿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而她也成为了厦门第4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那么,在她无私捐献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赵女士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是一个礼拜之前的事了。不过,说起这段捐献的经历,赵女士仍旧是有些激动。赵女士的手臂上,我们看到了针扎留下的针眼。赵女士说,除了多出这些针眼之外,她感觉捐献前后的身体状态,并没有什么不同。相反,对于自己捐赠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救助陌生的病患,她感觉自己很幸运。

  市民 赵女士:我觉得很幸运 因为这个比例是非常低 非血缘配对成功非常低 能救活一个人 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 其实我先生很支持啊 我先生也一起去 连我孩子都跟着去 第一天去就是先抽一下血 打了冻凝剂(动员针)连续打了四天的动员针 每天都这样子

  赵女士告诉记者,有些“过来人”曾对她说,打了动员剂后,身体会有反应,像感冒一样头疼脑热,不过这一切并没有让她感到犹豫,也没有感到后悔。一方面,赵女士并没有这种反应,其次她之前早已做好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只不过,捐献之初,赵女士在流程中同样遇到一些小“瓶颈”。

  市民 赵女士:(当时会不会有压力)没有 可能是你了解的比较清楚 你就比较不会紧张 比较不会有压力 开头扎针的时候 我自己的血管比较细 可能这边扎的不是很顺利 第三针扎进去好多了 也没有任何反应 他说是比我重了10公斤 正常人只要抽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 我可能要抽更多一点

  厦门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 李海燕:社会上有一种情况就是打动员剂以后 身体会有一些不舒服 一方面来自生理 另一方面来自心理 一方面身体因素 心理上对这个事情放轻松一点 不适就会减少

  8月28号是捐献的日子,赵女士清晨5点多就起床了,和丈夫、儿子一起从酒店来到医院。“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么紧张。”赵女士说,早上6点多开始输血,比前几天输血的时间早一个小时,医生确认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达到标准后,就开始正式抽取造血干细胞。赵女士躺在床上,血液从右手抽出后,在管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再回流到左手,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在这个过程中,家人一直陪伴着她。

  厦门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 李海燕:所以赵女士这次我们觉得非常典型就是她的家人非常支持她这个爱心行为 她先生全程陪同 她还带上中学的儿子陪她一起去捐献 家人陪同也是一种关心 缓解紧张情绪 我们也希望(捐献者)家人亲戚一同前往 见证这个时刻 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

  说起赵女士,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称她为“知识型”的捐献者,从登记入库起到正式捐献,赵女士将相关资料查阅得清清楚楚,心态也因此变得放松开朗。

  市民 赵女士:因为我自己有上网查了一些资料 可能会流失一些血钙 补一些钾 我都有做功课 了解一些 所以医院里面的医生说我血的指标还是蛮漂亮的

  厦门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 李海燕:赵女士对这个知识做了充分的了解 赵女士就对这个事情做了全面的了解 所以她放松了心情

  谈到捐献的原因,赵女士说这很偶然。2010年8月,她和朋友一起到市中心血站献血,正巧隔壁有人正在捐献血小板。赵女士当场就决定登记加入资料库,并多抽取一小罐血液。之后,她向家人说明情况,家人都表示支持。

  厦门市中心血站主任 裴斌:入库我们和献血的情况稍微有点不同的是 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是18到45周岁 捐献的年龄是18到55周岁 捐献的 中间有10年的差别是因为 我们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资料入库之后 到找到与捐献者相匹配的过程要几年的时间 所以我们通过几年时间的检索 找到与她相匹配的病人

  2015年2月下旬,赵女士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相吻合,得知消息后,赵女士很快就答应捐献,并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高分辨检测、体检。

  市民 赵女士:2015年 红会那边给我通知 说刚好有配对成功 问我愿不愿意 我当时开始第一反应是不是骗子 他就说得很详细 说我什么时候献的 我才相信 血站抽了个血 做高分辨检测

  8月29号晚上,赵女士把整个捐献过程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许多朋友纷纷点赞。赵女士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多么伟大的事,但能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正能量。

  市民 赵女士:我是想说希望更多的人来加入这个队伍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赵女士是建发集团旗下建发酒业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喜欢锻炼身体的她,十分热爱公益,经常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正是因为有无偿献血的经历,赵女士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厦门市中心血站献血科主任 曾晓新:我们现在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 还是从曾经献过血的献血者来招募 一方面他们参加过无偿献血 对血液生理过程和献血知识都有一定了解 那么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献血 就会根据情况 跟他们介绍中华骨髓库的一个基本的常识 告诉他们一种采集的方法 建议他们能够加入我们中华骨髓库

  而这次的捐献,让赵女士成为了我省第137例、我市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可以说,在捐献成绩上,厦门市的成绩可算是名列前茅。不过,在干细胞的配型和捐赠方面,难度同样不小。

  厦门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 李海燕:因为干细胞配对很难 有的是几万例配一个 有的是十几万例配上一个 就厦门而言 我们厦门在做第一次的再动员 每年例子数在三百例 每年捐献数是三到五例 所以需求 再动员第一次配上有接上是三百例 但是真正能够捐献也就是三到五例 可见需求量是很多 可实际捐献的数量不是很多

  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目前会存在捐献方面“供不应求”的现象原因,主要来自于患者病情变化、捐献者自身由于个人认识、观念,以及家庭阻力等方面导致的退缩。红十字会相关人员称,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能够帮助他人,对自身也毫无伤害,因此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捐献行列。

  主持人 简单:今天走进演播室的嘉宾是思明区城市义工王忠武、集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巨东红 忠武您是长年从事捐献的活动 您又是怎样看待赵女士这个偶然的行为呢

  思明区城市义工 王忠武:其实她这个偶然也是必然的 如果她之前没有去签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向书 也不会去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高尚的行为 那么我觉得像赵女士的爱心勇气是非常可嘉的 她的老公小孩对她也是非常支持 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 她要走出这一步也需要一定的勇气

  简单:巨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行为

  集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巨东红:实际涉及造血干细胞 很多市民是很不理解的 而且会产生害怕的心理 我觉得赵女士真的是有很大的勇气 因为在她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有自学了很多的知识 然后很有勇气地去做了这件事情 也用她的行动告诉很多市民 造血干细胞不单对自己没有伤害 也让我们更好地奉献爱心

  简单:应该说我们要多鼓励更多人参加这个爱心行为 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让人们提高这样的意识呢

  巨东红: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理论教育 就是告诉大家造血干细胞的意义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能不能邀请一些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人 来献身说法 有这样意愿的 现在还没有 听了他们的这种分享 就会有这种意愿的人 其实有很多的人是潜在的捐献者 因为不了解 所以害怕

  因为不了解 所以不敢做这件事 通过培训 说法 包括我们各种信息的收录 我想有一些人会打消顾虑去做这件事情

  简单:王忠武也参加过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组织 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王忠武:我本人就是一个资深的无偿献血者 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 捐献全血和成分血是一模一样的 只是它的过程会相对长一点 会多花费点时间 给无偿献血者做个宣传 抽个血样 告诉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跟无偿献血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血站要宣传 这样可以让更多人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

  “爱是勇敢是奉献”,赵女士不仅富有爱心,更可贵的是她勇于奉献的精神。其实,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而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仅是救人一命,更可贵的是在整个社会传递一种友爱互助的正能量。

  热词: 爱是勇敢是奉献 道德讲堂 2015.9.6 厦门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