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业务动态
生命的“娟娟”细流,汇成希望海洋
2025-09-02

  

  日前,1997年出生的张娟娟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厦门市第163例捐献者,为一位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 2022 年。当时,张娟娟与男朋友一同参与献血,经过慎重考虑,二人决定同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那时的她未曾想过,短短三年后,自己真的能成为 “生命摆渡人”,用造血干细胞为他人续写生命篇章。“我之前在深圳、福州、泉州都工作过,辗转了好几座城市,接到红十字会电话时,正好计划在厦门工作,就选择了在厦门进行采集准备。”张娟娟回忆道。

 

  捐献前的准备阶段,温暖始终围绕着她。“打动员剂期间,男朋友特意从陕西的学校赶过来陪我,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特别负责,我有任何疑虑,她都会耐心解释,还给我普及了很多捐献相关的知识,打消了我的一些疑虑。”

 

  时间回到今年5月,当红十字会的电话打来时,张娟娟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一开始确实有点怕对身体有影响。但我做过养生健康相关工作,也学过一些中医知识,知道怎么调整身体状态。而且我当初加入资料库时,就已经做好了捐献的准备,既然承诺了,就不会后悔。”在她看来,这场跨越千万人的匹配本就是种奇妙的缘分:“其实能在千万人之中匹配成功,我觉得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对方的身体,帮助ta恢复健康,这像是一场生命的接力,也是一种温暖的传承。”

 

 

  张娟娟淡定说道:“去年我也接到过一次电话,但最后没有捐成。所以这次捐献,也像是完成了去年未实现的心愿。”生活中一向独立的她,这次也没有告诉家人,但她打算事后发一条朋友圈。“以前总觉得做好事不该留名,但现在我觉得,有时候留下名字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你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既然我顺利完成了捐献,也没有出现什么副作用,那么就大大方方地告诉大家这件事其实很好:这没有危险,还能救人一命。”

 

  对于未来的捐献者,张娟娟嘱咐大家要放平心态:“就把这件事看作日常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心态放松了,就不会觉得困难,也能睡得更踏实。”

 

  面对那位陌生的患者,她俏皮地说:“我可是捐了不少血呢,ta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可不能浪费。”

 

  张娟娟如此开朗而坚定地做出捐献决定,背后还有一段伤心往事。“生病真的非常痛苦。我母亲当初突然离世,我一点准备都没有。一人患病,全家煎熬……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她坦言,以前总觉得年轻时要多赚钱才是“正事”,直到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才懂得家人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我有过遗憾,所以更希望别人圆满。”

  捐献完成当晚,张娟娟还和另一位来自漳州的捐献者——她的“下一位”一起吃了饭。“她在我之后一天捐献,我之前也鼓励过她,因为她有些焦虑。打动员剂的时候,我们凌晨三四点还在互相发消息沟通。”

 

  此次捐献过程中,厦门市红十字会的一位志愿者阿姨始终陪伴在张娟娟身边,让她特别感动。“真的要给大姐点个赞,她特别能干,什么事都能处理得妥妥帖帖,非常负责。我几乎什么都不用操心。这次在厦门,没有家人和朋友陪我,但有大姐在身边,我特别安心。打了动员剂后我有些没力气,抽血后大姐帮我按压着,连护士都以为她是我妈妈。”